近日,泉州市醫保局、市衛健委聯合印發相關通知,將鯉城、豐澤劃為全域試點,讓行動不便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家享受專業醫療服務。目前,兩地已建家庭病床185張,醫保基金支付達99.19萬元,平均每張病床為家庭減負5361元。
居家場景中的“健康守護”
在鯉城區金山慈心養老院,海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林醫生帶著診療包,熟練地為77歲的洪伯測量血壓,做中醫針灸治療。“我身體也不好,一個人很難照顧他,現在醫生上門服務,醫保報銷后只要自付幾百元,真是解了大難題。”洪伯的老伴說道。
慈心養老院負責人戴藝介紹,養老院25位住養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病,過去最怕突發不適耽誤救治。如今,家庭病床設在養老機構,海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金山慈心簽約,社區醫生團隊每周固定上門服務。洪伯中風后半身偏癱,納入家庭病床后,家簽醫生定期上門監測、調整用藥,一旦發現異常可及時轉診。
設立家庭病床后,醫生團隊定期上門巡診,提供針灸、艾灸、開具中藥等個性化治療服務,豐澤區73歲的林伯癥狀明顯改善。家屬感激地說:“以前帶父親看病,四處奔波,麻煩又辛苦。現在省了時間、精力和費用,在家‘住院’還能實現暖心醫保報銷服務!”
從頻繁往返醫院到“足不出戶”享診療,家庭病床將醫療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居家場景,讓行動不便的患者免去奔波之苦,也讓家屬從沉重的照護壓力中喘了口氣,真正實現了“病床到家,服務上門”。
從“單點服務”到“體系支撐”
家庭病床高效運轉離不開體系支撐,泉州構建“政策規范+團隊協作+數字賦能”三維保障網,讓服務專業可持續。
政策上,明確準入標準、服務項目和醫保報銷比例,將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十幾種慢性病納入服務范圍,為服務展開清晰框架;服務體系上,醫保部門創新推行“1+N+X”整體服務模式(1個家庭醫生團隊+N個鄉村醫生+X個管理對象),發揮“三師兩員”(全科醫師、專科醫師、鄉村醫師和健康管理員、人口健康助理員)團隊作用,落實分片包干,確保醫保服務精準觸達;數字化賦能則讓效率再升級,豐澤率先推出線上申請病床功能,結合“豐澤衛生健康綜合管理服務平臺”提供遠程服務,大幅縮短響應時間。此外,醫保部門同步指導醫共體分配基金結余,部分用于基層醫防融合,督促家庭醫生履約隨訪,協助群眾就近申辦慢性病特殊門診,形成“醫、保、患”三方共贏的良性循環。
作為應對老齡化的創新實踐,泉州家庭病床也同樣面臨服務質量監管、基層醫生負荷、群眾需求升級等問題。對此,我市正通過規范標準防控風險、將服務量納入考核體系、優化醫保支付傾斜政策、深化數字化提效等方式,讓家庭病床成為打破醫療、養老、醫保壁壘的資源整合“紐帶”。
隨著試點推進,泉州正謀劃將家庭病床與長護險銜接,讓服務更完善。正如泉州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所說,追求的是構建“預防—診療—康復”全周期保障網。可以預見,當政策的溫度、技術的精度、服務的深度持續疊加,這一“小切口”終將撬動“老有醫養”的民生大課題,讓更多“難以出門的患者”,在熟悉的家庭環境里安享健康與尊嚴。
1、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,不論原創或轉載,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,不做任何商業用途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2、本網原創之作品,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,并請注明出處。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0595-22128966 郵箱:admin@qzwhcy.com